第(2/3)页 只这夫妻两个教导爱女,便足够这孩子学上一生。 林如海看着这几箱子上好的山参,悠悠长叹。 “都带上,是你方叔的心意。” 他还特意多择了几个丫鬟,让玉儿带去京城。 本来老太君是玉儿嫡亲的外祖母,都是自家亲戚,玉儿去时略带两个侍奉的下人也就是了,表示亲香的意思。 可有几个丫鬟是方肖夫妇替玉儿教导过的,十分顶用,玉儿根本离不了,为了女儿,多几个人便多几个人,想来老太君也不会太介意。 说起给玉儿多带几个人,林如海自己这么失礼,全都得怪方老弟。 就方老弟住得那庄子上,来往的仆从丫鬟个个都是行止有度,言谈举止,颇为不俗,不光如此,竟是人人识字,看容貌看气质,比起自己,还有敏儿身边侍奉的大丫鬟,还要出色。 林家虽说是书香门第,下人也确实比起别人家懂规矩,但也没有奢侈到让每个下人都识字,都如此优秀的地步。 自从看过他们用的那丫鬟,林家的丫鬟也都送去给夏夫人教导过,结果素质也直线上升 玉儿身边用的人,那都是个个得用,离了哪个都不痛快。 敏儿去之前,最担心的便是玉儿,如今玉儿小小年纪便离开家里,远赴京城,他宁愿落下些不懂礼的埋怨,也要让玉儿舒舒服服才好。 玉儿身子一好,林如海再不舍得,还是收拾东西,送女儿进京。 …… 官船一入京,雪雁连忙把小姐的大氅拿出来,替林黛玉仔细穿戴好,夏蕊捧琴,桂荷持剑,主仆几个弃船登岸。 码头上行人众多,还有好多豪奴操着各种口音,指挥着闲汉们搬运行礼,多少显得有些乱。 林黛玉一时觉得,京城这风景其实比不得扬州,但自有一种气势在。 怪不得母亲到扬州多年,还时时不忘旧时时光,说起京城外租家,也是满心的骄傲。 “可是林姑娘到了?” 林黛玉正打算去寻荣国府的车马,就听有个清脆如黄莺的声音响起。 她转头看去,只见不远处站着个俏生生的丫头,素色长裙,外面罩了件雪白的兔皮斗篷,耳朵上也毛茸茸的,套着个耳套,头上只插了银钗,笑容灿烂,端庄可人,神态间却是极为恭敬,一点也没因林黛玉年岁小,就显怠慢。 “我家主人猜着林姑娘也快到了,特命婢子来迎一迎。” 林黛玉一怔,登时想起方叔和夏婶婶说,他们夫妇有一师侄在京城,算起来也是她师姐,等她入京以后,两人要多亲近。 “可是方师姐?” 林黛玉目中也露出一丝惊喜,连忙快步走下去,一抬头,便见一辆金黄的马车停在码头上,左右侍立着,两个少男少女,都是短打打扮,容貌也极是端正秀气。 两个人穿的衣帽鞋袜,虽说过于简单,她却相当熟悉,方叔身边的人,都爱这么穿戴。 虽然这等短打,旁人看来显粗俗,可黛玉却觉得整齐干净得很。 车帘轻轻撩起,方若华冲林黛玉一笑。 大屏幕上,无数水友先是一静,紧接着爆炸一样刷屏,无数的惊呼,加上飘红的打赏。 “林黛玉!” “竟然是林黛玉,还真是好林黛玉啊啊啊啊啊!” 方若华:“……你们能看出什么?” 黛玉今年才六岁而已,六岁的小姑娘,能看出那倾国倾城貌?那不是说笑呢。 “但是,她就是很黛玉!” 一群水友还是惊叹,六岁便如此秀丽可爱,一身书香文气,连两颊略显病态的晕红,也是极可爱。 说话间,黛玉已经莲步轻移,走了过来。 方若华顾不得和水友们逗咳嗽,下车相迎,轻轻挽起黛玉的手,一笑:“我算着日子,妹妹也该到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