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七章 海中寻宝(十)-《天下寻珍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所谓物以稀为贵,据我所知,真正的汝官窑瓷器,传世的仅见七十余件,而且大多数都在博物馆和大收藏家手里。并且,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。这就确定了汝窑瓷器的天价身份。”

    听完向北寒的解释,赵勇眼珠子一转,说道:“小北!你说这汝窑瓷器非常的稀有,存世量也少,那张华能不能仿烧呢?”

    一听赵勇这小子又动起了歪心眼,向北寒都动了要把他扔海里的念头。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向北寒也不好那么做,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这一瞪,向北寒差一点儿一屁股坐在甲板上。因为这个时候,他正在努力地抑制这自己双眼中,如波涛汹涌滚动的红芒。他并不想把自己眼睛具备的那种异能透露出去。所以,在鉴定珍品古董文玩的时候,向北寒就一直努力保持自己的清醒。

    在努力地控制住双眼不断升高的热度后,本来不想在这方面解释什么,可眼见着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答案,向北寒无奈地笑了一下,解释道:“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这种淡淡的天青色,俗称‘鸭蛋壳青色’,釉层不厚,随造型的转折变化,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。汝窑瓷器传世最少,但鉴别真伪不是很难,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,更不会轻易上当。”

    “首先,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,深浅有别,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,故俗称"香灰胎",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。此外,汝窑瓷釉面开裂纹片,绝大多数是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,透明无色似冰裂,俗称为‘蟹爪纹’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,很少见到花纹装饰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就都是入窑瓷器的鉴定依据。虽然听起来挺简单的,但要做到每一条都符合真品的标准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。张华虽然继承了‘巧手张宽义’的衣钵,并且还有所突破,但他也只能仿造明清两朝的瓷器,时间太过久远的瓷器绝对不碰。所以,历朝历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,即便是能做个八、九分的神似,但那种岁月留下的痕迹,无论如何也仿造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听完向北寒的话,赵勇立马就露出了极度失望的表情。原本,他想着回去以后,找张华仿烧出几件汝窑官瓷后,拿出去赚大钱的。没想到让向北寒几句话就弄了个透心凉。

    把两件完美无缺的汝窑笔洗谨慎地包装好后,放到了船舱最安全的地方。这才让向北寒放心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小勇、栋哥!我们再下去一趟。”

    带着汝窑笔洗带来的巨大喜悦,向北寒想趁热打铁,再下去看看第一舱内还能戴个自己多少、多大惊喜。可不出他的所料,陈思嘉马上出言制止。理由虽然牵强,但也挺充分的。那就是“惊喜不能可一天来,怎么也要明天再感受,否则就没了刺激的感觉。”

    在这么一条歪理的阻止下,向北寒不得不打消了再次下手的打算。

    看着夕阳在海面上慢慢隐去,船上的人,包括常小飞调过来的五个手下,再一次品尝了牟雨婷的手艺。只不过这一次,她没有做海鲜,而是把常小飞手下带过来的牛肉和蔬菜做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